请选择语言版本: | english

航海日志-尊龙凯时网站

时间:2016年06月17日   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次

在家等了大约三个月,等到了公司通过邮局发来的电报。那时候通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急事通过电报,一般就是平信来往了。(70后应该都知道吧)

依稀记得第一封电报大致内容:带齐所有证件于*月*日到公司报道。于是赶紧收拾行李(其实也没有啥东西,就是一些专业书籍,换洗衣服之类的)坐上去公司的长途车,历经约5个小时的颠簸,到了公司报道。

调配员检查了证书,然后经过了体检后就和其他几位同事到公司招待所住下。

还记得住宿条件不错,伙食不错(和在校比起来好很多,再者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很容易满足,哈哈)

第一条船是**海,公司的大多数船都是命名为**海。上船地点是南通,清楚地记得是12月份,天很冷,坐夜班长途车冻得刺骨,夜间12点左右在日照某个小停车场吃饭,凌晨不到五点抵达南通。当地代理接站,安排住宿,还算顺利。但是由于是冬季风大,船靠不了岸,我们只好在旅馆里继续等。那是真的很无聊,只是吃饭,看电视,打牌,一起的同事除我外都是老船员,他们自然愿意等,因为那时在码头等船期间也有公司,何乐而不为?可我想法不同,我是一个新兵蛋子,急于上船看看,熟悉一下在学校所学的东西。

第一条船跑的是中澳航线,即国内港口到澳大利亚各港口。主要是去澳大利亚装矿石回国内。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出口矿石的的国家之一,矿石港口主要集中在西北澳,我那一年去的是这三个港口:丹皮尔(dampier),黑德兰(hedland),沃尔考特(wolcott)。其实这三个港口就是小城镇,主要居民是码头工人及其家属。

先说一个迄今为止我记忆犹新,在不同的场合给不同的人讲过多次的亲身经历,让你体会一下发达国家和国人的素质对比。

船员到了国外一般会到超市购物,无非是买点水果补充一下维生素,再就是给亲戚朋友买点小礼品之类的。那天我们一行四人从丹皮尔超市购物回船的路上,一皮卡司机悄悄把车在我们身边停下,问我们是否回船,如是,可以顺道捎我们一程,我们四人毫不犹豫高兴的上了车。我坐在副驾驶位置,因为我的口语较好(有点骄傲啊,不过交流真的没问题奥)后排的同事小张拿出刚买的香蕉分享,司机婉言谢绝,专心开车.我们四人旁若无人的吃了起来,吃完后想也没想,理所当然的把香蕉皮扔出车窗外。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司机停下了车,走到车后弯腰捡起我们扔出的香蕉皮,放到了路边的垃圾桶里。这是一个小动作,不!不!不!这也是一个至今震撼我的大动作!只记得我们四人当时停止了说笑,谁也没有在说话,知道到岸回船。

我不知道这事对其他三位同事有何影响,至少对我来说影响深刻。那位澳大利亚丹皮尔的卡车司机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什么是素质?值得深思。

我们那条船的中澳航线,一般是两个月去新加坡加一次油。那时可以下地购物,新加坡和香港是船员比较喜欢的购物天堂啊!

因为加油都是在锚地,下地是由代理安排小艇下去。所以为了大家都有机会下地,一般安排两批去。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照顾到大家。可是如果感到下午或者晚上抵达新加坡锚地,下地购物就泡汤了。怎么办呢?船长是有办法的,船长和老轨一般会商量一个合适的航速,控制船舶早上抵达新加坡vtis(交管中心)指定的锚位,这样等代理上船办好手续就可顺理成章的下地了。

在新加坡锚地乘交通艇下地一般在红灯码头靠岸,那里上去后附近就是大型超市,商场。那时候到新加坡,船员一般是去购买电器,香水,相机,手表,金首饰等。记得我第一次买的是佳能傻瓜相机,精工手表,雀巢咖啡等。带的第一块精工手表人民币350块,90年代初已经不错了。回国后同学聚会还很多人羡慕呢。

在新加坡购物,海员必去的有地方有,珍珠大厦,这是个综合性的商厦,里面啥都有,买电器一般去海洋电器,一些小物品一般去夫妻店(这是个有趣的名字,其实真实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因为是一对台湾夫妻开的小商店,去购物的船员就习惯性的称呼夫妻店了)不得不佩服新加坡人的商业头脑和精明,90年代初时,去到任何一家金店或者超市,门口迎宾的都会递给你免费的饮料,无论你是否在此购物。大家知道新加坡处于赤道附近,一年四季都很热,当我们汗流浃背的进到购物目的地,喝上透着丝丝凉气的免费饮料时,你就会有不在此店花点钱就不好意思的感觉,当然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准备消费的。看看吧,不一会儿,大家就大包小包的买齐了想买的东西,打道回船,好让第二批赶紧下来。

再回来说一下船上的生活吧。那时候可真是枯燥乏味,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大家下班后业余生活就是看录像,打牌,看书,睡觉,聊天,喝酒等。录像机大概80后90后都不太清楚,在我们那时候可是和现在的vcd,dvd差不多。我不太喜欢打牌,所以下班后就会看录像,听音乐,船上的录像带都是公司给配备的,数量种类都很多,可是时间长了,就都看了好几遍了,就是这样翻来覆去得看。听音乐是自己买的随身听,上学时就羡慕同学有,可是100多块太奢侈。工作后终于在新加坡买了一台sony的,喜欢的爱不释手,那时听得歌最多的是四大天王,其实至今还是喜欢那些老歌。在南京新街口还买了当时很时髦的走遍美国全套磁带和书籍,打算好好学英语,可是最终也没有把全套10盒磁带听完,还是没有毅力啊。

船舶的状态按照避碰规则分为:锚泊,系岸,搁浅,在航。船员最喜欢的就是锚泊,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因为下锚后,相对来说值班比较轻松,海上的危险系数也下降,最重要的是可以钓鱼,对大多数船员来说,钓鱼是一项非常休闲的娱乐项目,可以说得天独厚。其实在每个锚地钓到的鱼也不一样。比如船员都知道,在西北澳,钓到的都是咕咕叫(船员起的名字,至今不知学名是什么呢,因为这种鱼钓上来,从鱼钩上摘下来,扔到甲板上就咕咕叫,因此得名)此鱼很容易上钩,但不好吃,刺多肉硬。记得一次傍晚,丹皮尔锚地,老木匠钓到一条鲨鱼,可是鱼线太细,根本拉不上来。还是水头(水手长)有办法,他让木匠轻轻把鲨鱼拉倒船舷边,他找来一根绳子,打好一个绳结,慢慢放下去,等鲨鱼几乎垂直身子立起来时,找机会把绳结套到鲨鱼尾巴上,慢慢向上用力拉,因为鲨鱼翅很大很硬,完全能经得起绳子的拉力,就这样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条接近两米的鲨鱼被我们钓到了甲板上。钓到鲨鱼引来大家的欢呼雀跃,大家也有幸近距离的看到它的真面目呢!

在加拿大的温哥华钓鱼,就幸运得多了,钓的最多的是螃蟹,哈哈,信吗?去过的都知道。因为温哥华是有名的粮食出口大港,桥南的锚地螃蟹最多,当然需要特制的工具,一般船到温哥华值钱,船上的能工巧匠就提前做好了钓螃蟹的笼子,下锚后只需在笼子里放上些吃剩的鸡骨头,猪下水,然后把笼子顺着船舷边放下去,不一会功夫去拉拉笼子,少则四五只,多则十几螃蟹就上来了,对,在温哥华钓螃蟹就是这么简单!

有了钓鱼,有了网螃蟹,还有换龙虾和大虾。

相信有过远洋生活的都知道,在国外锚地,港口,经常会和渔民交换东西,所谓的exchange,大家各取所需。印象最深的是在加纳和贝宁这两个西非国家,虽然总体上比较贫穷,可是却有很多龙虾。2005年在加纳只需两袋洗衣粉或者4块香皂就可以换一只一斤左右的龙虾,合适吧?当然还有在苏伊士运河交换物品就不胜枚举了,后面专门再续。

那时候船上的伙食还是不错的,中午,晚上都是三菜一汤,虽然汤一般都是绿豆汤,紫菜汤。对我们从农村出来的已经很不错了,我上船正赶上了好时候,就是偷偷的瞒着公司分所谓的水果费,实际上就是口中省出来的钱平分。还分一些福利,比如香皂,肥皂,卫生纸,乐口福(这个可能好多人不知道吧,其实就是一种粉状饮料,开水冲着喝),咖啡等。近几年薪水提高了,大多数船上还是约定俗成的分结余的伙食费,其实个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了,但还是有很多的普通船员看重这一块收入的。

还是第一条船,先跟大副值了一个星期的班后,又安排值二副班。由于自己老实谦虚,深得当时二副喜欢,一直跟二副值班四个月直到他休假,在这四个月我跟二副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航海知识。自己在以后的驾驶员生涯中也会主动的把自己所掌握的尽量传递给刚上船的的实习生,避免他们走弯路。其实个人觉得海上工作不需要什么太高的学历,只要你肯学,肯下功夫,肯联系实际就行,海上需要的实践经验要比理论强。二副班的好处是,靠泊期间下午4点下班后,没有特殊情况就可以下地了,可以玩到晚上11点左右回船,不影响接班就行。二副班的缺点是,晚上12点值班到凌晨4点,正是休息的好时候,如果睡眠不好,长期以往身体会吃不消。

曾经一度只要说到船员就会联想到酗酒,赌博,嫖娼等等这些不好的字眼。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酗酒的我真的见过好几个了,第一条船就碰到了一个。小张和老张就是一对酒鬼,小张是我公司当时一个副总的儿子,大学毕业后鬼使神差的和我同船(前面说过这是公司的一条老破船),因为家境良好,在船上抽烟喝酒是相当的不在乎,中午吃饭青啤三瓶,晚上是一箱(12瓶装)。老张是因为和老婆关系不好,喝闷酒,他们两个都是机工,又有共同的爱好(喝酒),所以每天晚上他们几乎是不醉不休,酒瓶子扔的走廊里到处都是,过后政委找他们谈话也丝毫不起作用,每晚还是照旧。更有意思的是,老张还在澳大利亚的黑德兰打算偷渡,结果当天就被警察抓住遣送回船,船上就趁此机会把老张炒掉了。小张失去了酒友,喝酒也少了,再后来就休假了。

我碰到的酗酒最厉害的当属后来遇到的一个电机员了。他四十多岁,一天至少三顿喝酒,说至少是有时候晚上一直喝,而且是白酒,早上就喝白酒,不多见吧。一次长航,他准备的白酒喝光了,就到处借别人的,到船上没有白酒时,你知道喝什么?对,就是船上电瓶备用的酒精兑水喝,真的是要就不要命了。40多岁的人,双手哆嗦的拿筷子都抖,但是只要喝上点白酒,他就有精神,还真是怪人一个。

说实话第一条船干的并不顺利,因为自己生性本分老实,不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只是认为实实在在干好本职工工作就行,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实习快结束,一个提升的机会被另一个实习生抢去了,他是大副的老乡,加之很会来事,经常有事没事去大副房间,政委房间转转,因此后来他顺利接替了休假的驾助。虽然船上的同事很多为我鸣不平,但没用这就是现实!当时的情况是我和甲板部弟兄们关系都很好,而他只和大副,政委走得近。所以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我的这个老实,清高,不拍马的个性在以后的二副提升时又一次受到了影响,这是后话了。

终于在第一条熬完了12个月,为啥12个月?因为海事局规定新证三副三管轮必须有12个月的海龄才能换出正规的证书。一个熬字一点也不过分,第一次离开家那么久,而且没有电话和家里联系,就是通过信件和父母,朋友,亲戚来往。往往是在这个港口发出的信件,等船上再收到回信已经是一月后或者更长的时间了。上船几个月的时间,录像带早看了好几遍,能看的杂志也已看的看到题目就几乎背出内容,自己又不喜欢打牌,业余时间真是枯燥乏味。刚上船的新鲜感也已经是荡然无存,只是一天一天的靠日子。等到休假的通知发到船上,真的是欣喜若狂,早早收拾好行李,只等接班人员上船交接了。

休假时是冬天,快接近过年了,加之离家太久,思亲强烈,那种快快快回家的感觉无以言表。礼物早已准备好,给父母买的21寸松下彩电和松下放像机(那时村里彩电有不少,但是放像机还是屈指可数的),给妹妹买的金项链。还有各种小礼品,小电器等,记得最多的是三合一雀巢咖啡,亲戚朋友有很多是因为我才第一次喝上了咖啡。还有过年时到家里看电视放像机的邻居们,那羡慕的表情着实让我虚荣了一次。唯一让我心里感觉不舒服的是离家一年,父母的头发变白了,皱纹增多了,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思念,担心唯一的儿子所致。可是换个角度想,任何事情有失就有得,凭着一年的海上磨练和付出,他们的孩子长大了,能赚钱了!而且在当时还算不错的收入啊!

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收入。那时船上的工资分两部分,一是在航工资,人民币计发;一是每天有航贴补助,美元计发。实习生没有工资,二水工资每月900元,加上每天1.8美元,一水工资每月1100元,加上每天航贴2.1美元,驾助和一水薪水一样。这是当年我公司的薪水。应该说还是很可观的,和当时陆地上的拿工资的比较有相当大的优势,不像现在普通船员和陆地差距不大,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当然高级船员尤其大副二轨以上的薪水现在还是不错的。90年代美元和人民币比率是八块多,算一下一年下来除去自己的花销还剩不少。记得当时拿回家一万多块,一下子成了万元户了。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语无伦次,毫无章节的唠叨了不少,感谢各位的宽容和支持,有时间继续,各位晚安!

 

润洋海员

润洋海员

微信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网站地图